资讯动态
NEW

装配式建筑升温还需理性应对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24 17:4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去年年底以来,装配式这一建造方式成为国家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又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

装配式建筑升温还需理性应对

【概要描述】去年年底以来,装配式这一建造方式成为国家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又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24 17:48
  • 访问量:
详情

  去年年底以来,装配式这一建造方式成为国家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又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列入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重点工作。可见,国家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心和信心之大。还有人预见装配式建筑会迎来爆发性增长。

  盘点全国各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冷热不均是现状。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发展速度较快,有些地方则并非一帆风顺。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对于装配式建筑有着道不尽的苦水。他对记者说:“配套政策不到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建成的住宅因价格高和地缘问题无人问津,造成后续项目停滞,企业举步维艰。”

  政策不能喊“口号” 落地是关键

  对各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将这些城市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上海、北京、深圳等发展较快的中心城市。第二类是沈阳、合肥、长沙、济南等发展迅猛的二线城市。第三类是武汉、福州、厦门、郑州、石家庄、西安、成都、重庆等起步相对较晚的城市。

  标准院副总工程师肖明介绍:“第一类城市也是我们国家最早实施建筑产业化的地区。这些城市房价高、环境保护要求高、建筑业转型升级压力比较大,政府在一定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中强制推行装配式建筑技术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实施项目包括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和部分商品住宅,并有一定的面积比例要求。由于从开发、设计、加工、施工到政府的监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成熟、人才储备足、支撑企业多,整体发展得比较好。第二类城市政策力度大、技术体系相对比较成熟,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增量比较敏感,项目主要集中在政府投资的保障房中,目前正在探索在商品住宅中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第三类城市,根据国家政策出台了地方扶植政策,但起步相对晚、规模不是很大,目前还处于试点和示范阶段。”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政策是关键,尤其是地方政策。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森”)装配式技术总监李新华认为,上海装配式建筑之所以发展快离不开政府坚定的决心和政策支持。他说:“上海市政府对于装配式的要求,在土地出让阶段就要写在合同里,开发商必须落实。从前两、三年的实践看,没有出现后期没有落实的情况。今年,上海又提高了目标,要求所有项目规模大于5000平方米的新建建筑,不论民建、工建,都必须装配化。”

  对于社会认知度相对较低的钢结构、木结构,则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标准院钢结构所所长王喆说:“推广钢结构建筑,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地方政府和百姓既认识到钢结构建筑的优点,也认识到现在的钢结构建筑已经克服了传统观念中的一些不足,提升了性能。现在处于推广钢结构建筑的重要阶段,地方政府可以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给予扶持。特别是在政府投资类项目上,政府更应该优先选用钢结构建筑。

  肖明认为,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地方政策一定要具备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首先,地方政策在制定时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确保政策适应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比如针对预制率的要求、预制构件的实施种类等内容在政策中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能真正体现装配式的技术优势。其次,地方政策不能空洞、不能喊“口号”,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设计企业、生产加工企业、施工企业拿到政策就知道该怎么做。有些地方虽然政策上明确了今年要推广多少平方米项目、明年推广多少平方米项目、几年后达到多少比例,但实际上一年过去后可能一个试点示范项目也没有落实。有的地方试点示范项目虽然明确了,但老是实施不起来。这都是因为政策不落地,不具有可操作性。

  李新华认为,在建筑业必须转型、装配式建筑必须推广的时期,全国大范围推广装配式建筑要因地制宜。经济基础弱、房价水平不高、对成本消化能力不强的地方,可适时推进装配建筑,先从楼梯、楼板等部件做起,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如上海中森在广州、宁波、郑州等地进行装配式设计的项目,均根据当地条件,不单纯追求预制率,而是选择楼板、局部外墙、阳台、楼梯等构件进行预制,既使开发主体单位逐步参与了工业化实践,又不会造成过多管理及质量控制问题,同时较好地控制了经济成本的增加。这种模式可以认为是各地起步阶段的较好办法。

  设计是核心 设计院转型在即

  与传统建造方式不同,装配式建筑使设计的龙头作用突显,给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逐步升温的装配式建筑,设计院必须步履紧跟、超前准备、精细研究。

  有40多个装配式项目设计经验的李新华深感设计的重要性。他说:“装配式建筑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产品,设计是核心。设计对构件加工生产、施工工艺、维护保养等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并且要用BIM信息技术三维精细化设计。比如我们设计的大名城浦东唐镇项目,采用预制剪力墙反打石材工艺。石材在工厂里整体预制完成,需要前期三维精细化设计建模。构件详图需考虑建筑、结构、机电、加工脱模工艺、运输及现场吊装要求等。否则,生产好的预制构件到施工现场很难再修改。设计一旦考虑不周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目前,在装配式这条产业链上,设计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肖明说:“国内具有丰富的相关设计经验,能独立、高质量完成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设计的企业可能不会超过十几家。”

  与设计企业相比,加工企业起步早,特别是民营企业,有远大住工、黑龙江宇辉等。近几年,中建、中铁、中冶等大型国有企业也进入加工和施工领域。

  由此,设计院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和了解亟待提高。王喆说:“其实,我国推广发展钢结构的技术条件是具备的。通过对我国钢结构建筑相关标准规范梳理,我们发现,标准体系基本上是健全的,只是部分需要修订和补充。但是很多设计师不知道这些标准规范。当前,关键是要让广大技术人员了解和熟悉钢结构。”

  木结构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标准院副总建筑师郭景指出,木结构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我国已基本完备。木结构推广难,除了受到成本高、木材资源紧缺等因素制约外,专业设计人员少也是一大因素。“我国八九十年代的大学里没有系统的木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师基本上不太会进行木结构建筑设计。近几年,我们国家有些院校才开设了木结构的设计课程。没有专业知识,设计起来就十分困难。同时,开发商、业主的认识也是木结构推广的关键。”她说。

  面对经济下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适应和迎合装配式建筑的需求,或许是设计院转型的一大契机。李新华认为,设计院若不转型,很容易被“吃掉”。设计院必须改变固守传统设计的思想,发挥优势,进行业务扩展和产业链的延伸。设计院不但要了解熟悉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更要考虑全产业链的需求,并且要增加工程管理人员,提升设计产品交付后的实施管理能力。

  建筑业转型,必须变革建造方式。在新旧建造方式变更的初期,装配式建筑必然会面临各种难题。面对政策推动带来的装配式建筑“升温”,还需理性应对。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查看手机版

地    址:南通通州区平潮镇新生村21组

电    话:0513-66868326

秦经理:13814714728